杭州萧山技师学院首页

news

2025年07月

07

星期一

我院院长许红平教授赴浙江大学讲座

发布日期:2016-06-12 点击量:2940 来源: 通讯员:

       6月11日上午,学院党委书记、院长许红平教授来到浙江大学,为浙江大学组织的四川省技工院校和职业院校改革创新综合能力提升培训班的84名学员带去了题为《培养无法取代的复合型人才是校企成功对接的前提》的专题讲座。
       讲座上,许红平院长从八大方面阐述了他对校企的成功对接独到的见解:一、敬畏趋势、尊重市场,我们需要怎样的人才?二、认清现状、诊断病症,我们处于怎样的状况?三、明确使命、心怀愿景,我们需要怎样的统领?四、战略前置、理念先行,我们需要怎样的引领?五、整合资源、要素集聚,我们需要怎样的路径?六、成果呈现、服务企业,我们需要怎样基石?七、平台支撑、融于企业,我们需要怎样通道?八、深谙谋略、政府支持,我们需要怎样保障?下面是他在讲座中的观点:
       1、校企成功对接的前提。校企合作如同联姻,学校培养的全日制学生综合素养越高、复合能力越强,培训的企业员工数量越多、层次越高,为企业搭建的平台越广、解决技术难题的能力越强,主动来相亲的企业自然越多。即让学校、教师、学生具有无法取代的价值,服务企业的综合实力越接轨于现代企业的需求,学校就越拥有校企合作的主动权和话语权。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校企成功对接。
       2、人才可单向转化。人才可分四类,即研究型人才、工程型人才、管理型人才、技术技能型人才。一般情况下人才是可以转化,但转化往往是单向的,即技术技能型人才可转化为工程型人才、管理型人才、研究型人才。技师学院培养的“现场工程师+技师”或称“科班技师” 、“技师+本科学历”的学生就是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
       3、人才培养结构和模式必将重构。一方面,我国的人才培养结构和模式严重倒置,导致大量普通高校毕业生不能正常就业或根本无法就业的困境和用人单位所需人才严重匮乏的严峻局面。另一方面“2025中国制造” 制造强国战略实施所带来的产业变革呼唤大批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的涌现,今后无论是智能化还是机器人虽然可以取代人,但永远不可能代替人的所有工作,而不可替代的工作恰恰需要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去完成。因此,我国人才培养结构和模式必将重构。技工院校有实力、有基础应该成为我国人才培养结构和模式重构中的排头兵。特别是专业设置、培养层次必须全面对接“2025中国制造”战略和当地产业布局和发展的需要,
       4、国内有非常成功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即医科大学培养医生的人才培养模式,即医生、教师一体与教师、技师一体,教师既是教育专家又是行业专家;学校、医院一体与学校、工厂一体,学校既是培养一流人才的高地又是研制一流产品的产地;学生、见习医生一体与学生、见习技师一体,学生既是学习理论知识的高手又是掌握实战技能的强手,这样才能使理论教学和实战演练完美结合。因此,实施附属工厂战略,应成为今后技师学院的发展战略。
       5、布局国际合作,培养高端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通过国际合作和技术留学,让学校师生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精通国际语言、获取国际通用资格,这些人回国后必成大器。中德、中日可成首选。也应成为今后技师学院的发展战略。
       6、师资培养只能采取自引进和自培养路径。育人先育师这是人才培养的通则,但我国现行职业技术教育师资的培养存在“先天不足”的缺陷,至今还未形成优质职业技术教育师资培养体系。首先,引进起点要高;其次是培养平台要广,不断提升教师的事业成就感、幸福感和经济收入。从而组建一支由学术研究型、技能研究型、企业导师型五类人才组成的专业团队,三类人才优势互融、协同研究,共同成为学术与技能一体的跨学科、复合型、一体化、企业化和前沿化的教师团队。
       7、生源素质必须提升并回归原本、回归匹配。读不好书就去职业技术学校这是十分无知的。要培养复合型的技术技能人才,生源素质即原材料必须要好。生源素质越好,其今后的就业发展潜力必将成倍提增。加大宣传力度,力争信息对称,以避免更多家庭面临“财才”两空的尴尬结局,即倾其所有财富积累,培养出来的却是一个社会不需要而又不能就业、立业的人。让学生和学生家长走出误区,以拯救下一代人的命运。
       8、实训设备必须前置于企业,培养经费必须充足。当今中国职业技术教育的实操、实训环节可分为五个层次:一是纸上谈兵型;二是企业观摩型;三是软件或替代材料模拟型;四是真刀真枪和真材真料的半实战作品型;五是真刀真枪和真材真料的实战产品型。极大部分学校均处于前面三大与职业技术教育不相匹配的层次。原因就在于实训设备不到位和培养办学的严重不足。所以技工院校必须利用自身优势,创新办学模式自筹经费给予弥补。
       9、必须高度重视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三本土化”。 即本土的技师学院培养本土的人才为本土企业服务。因为本土人才稳定性好、技术辐射效果明显,这是本土企业最受欢迎的人才,所以培养本土人才为本土企业服务是校企对接的基石。本土企业指的是办学所在地企业和生源所在地企业,含央企、国企、外企、民企。
       10、应树立正确的人才培养质量观。谁有权威评价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即毕业生的综合素养和能力,这自然是用人单位。而用人单位认同学校毕业生的综合素养和能力并争抢学校毕业生,同时学校毕业生整体的发展潜力大、薪酬待遇高是培养质量高的真实体现。目前技能大赛的成绩和高考升学率的高低不能全面和最终反映职业技术院校人才培养的整体质量和办学水平,因为技能大赛的成绩和高考升学率的高低只体现于少数学生和部分学生。因此,人才培养质量应体现在整体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能力,所以我们必须重视人才培养的整体质量,即“整体提升质量观”。
       11、需深谙谋略,争取政府支持。政府支持是我们前置的保障,而后置保障并让政府持续提供所需的保障,当然是要靠我们自己,因为有作为,才有地位。我曾说过:“任何人的失败与别人无关,而任何人的成功一定和别人有关。”团队也是如此。我们要政府支持什么?一是政策、二是资金或项目。
       许红平院长将自己的真实经验与感悟毫无保留地与四川的同行进行了分享,他希望通过交流、分享能够让大家的思想擦出灵动的火花,促进并推动我国最为稀缺、最为重要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
       浙江大学EDP在培训班开班之际,便特别组织84名学员来到我院参观考察,我院先进的办学理念、阳光自信的学生、勤奋幸福的教师、一流的实训基地、充足的办学经费等给同行们留下深刻的印象。今天许红平院长作为浙江大学的特聘教授,给同行们作了如此精彩的讲座,让同行们大呼过瘾,现场爆发出阵阵热烈的掌声。讲座后,同行们纷纷要求与许红平院长互动,许红平院长一一作出了精准的答复。讲座结束后,同行们一致认为许红平院长的讲座逻辑严密、理念独到、观点独特、阐述精准、引例充分、语言生动,不仅给大家带来了精神上的愉悦,更是让大家收获了宝贵的办学理念和经验。并纷纷要求许红平院长赴四川进行实地指导并表达了与我院深入合作交流的意愿。
       本次讲座由浙江大学管理学院EDP中心主办,来自四川省的84位政府官员及院校长们聆听了讲座。我院经过七年的跨越发展,如今已然成为了浙江省职业教育的一张金名片,而我院院长许红平作为萧山区唯一的机械工程教授,其办学理念和经验受到越来越多职业技术教育界人士的认同和推崇。
 

讲座现场

许红平院长精彩讲座

现场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许红平院长与学员交流互动

浙公网安备 33010902000334号 浙ICP备15030111号-3 技术支持: 杭州哈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