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萧山技师学院首页

news

2025年07月

09

星期三

我校召开2012年校企合作工作会议

发布日期:2012-08-07 点击量:2551 来源: 通讯员:

  8月4日至5日我校召开了2012年校企合作工作会议,30余家合作企业的副总经理和部门经理应邀参加,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田毅副局长、人才管理处洪光主任、培训科唐鸣昌科长及学校主要领导出席会议。
  会议由金荣尧书记主持。首先王尧林副校长宣读了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表彰文件,对校企合作优秀单位予以表彰。校长助理鲁建峰介绍了学校近三年的巨大变化和校企合作的模式和成果。人才管理处主任洪光和培训科唐鸣昌科长分别传达了高技能人才工作相关文件的精神。接着许红平校长讲话,他说政校企一体培养高技能人才是我校追求的目标,今年校企合作工作会议之所以有了从单一到多元、从校企一体到政校企一体、从平铺到评优等七大改变,旨在通过搭建这一交流沟通平台,一起勇于担责、服务企业、发展学校、惠及社会。我校近三年的飞速发展和成就也归功于萧企对技能型人才的渴望;校企合作的不断深化、知名企业频频来校设奖学金和奖教金争抢我校毕业生为我校毕业生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平台,是我校成长的肥沃土壤。作为承办方他代表学校热烈欢迎大家并由衷感谢长期给予的支持!
  他指出,“全方位合作、多元化实施、个性化服务”是今后政校企一体的走向。应该说,政校企一体共育技能型人才的时代已经来临。我们要共同认清技能型人才严重匮乏、人力资源结构急需转型的市场走势,掌控技工教育未来大发展的必然趋势。萧山作为制造业大区和经济强区,目前有工业企业12000余家,技能型人才特别是本土人才严重紧缺。而我校作为国家级重点技工学校是本土技能型人才培养的主阵地,近三年硬实力、软实力、吸引力、影响力和发展力跨越式发展;生源素质、师资实力、实训设备和基地建设、校企合作、一体二翼办学模式和办学层次等办学要素的飞速提升已使我校迅速与萧山强实业、促转型相匹配,学校正朝技师学院这一宏伟目标行进中这些要素还将持续优化,学校也必将架构并主动承担起服务区域实业经济发展这一历史使命。
  同时他提出了如何架构政校企一体机制:一、政校企一体理念先行。改变单一、惯性思维,形成合作、多赢理念;适变理念、创新模式、顺势而上、登高望远、行得更快。二、政校企一体成在人文关怀。给学生、教师、员工更多人文关怀,使其有尊严、有自信、有成长、能成才、能发展地扎根本单位,创设良好学习、工作和生活氛围,给他们从自然到有潜力到有实力到有魅力的发展空间,这是政府、学校和企业共同的责任。三、政校企一体需要共创机制。用战略的眼光、超前的思维共同创新政校企合作的机制和模式,如政府全方位支持企业和学校发展机制、政校企合作人才实训基地的建立机制;人才、设备、技术、产品、文化的共享机制;冠名组班培养的共育机制;暑期下厂实习机制;继续教育机制;在职员工的培训和学历提升机制;教师和企业技术骨干互动机制;人才培养反馈机制;共同参与教学改革和课程规划机制等。四、政校企一体赢于互惠多赢。只有实现政府、企业和学校的互惠互利、共同发展,才能架构企业、学校、社会等多赢的格局。学校要在师资引进和培养、一体化课程改革、实训设备添置、产学研结合、新校区和公共实训基地建设、服务企业平台建设、学校升格等方面加大力度、加快进程,培养更多的企业急需的复合型高技能人才,与萧山强实力、促转型相匹配。与此同时政府和企业也要对学校全方位的支持和支撑,包括传播支持。五、政校企一体需要资源共享。有气度、有胆识,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进行直接、间接的交流和沟通,实现各种资源的共享。六、政校企一体需要政府平台。隶属于新组建的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是学校实施政校企一体战略共育高技能人才方面得天独厚的优势。学校将全方位搭建服务于企业的平台,在人才引进和培养、各级技能大师工作室申报、各级首席技师评选、金蓝领出国培养、技能比武、从上岗→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的在职人员培训等方面提供支持,特别是凭借雄厚的办学实力,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批准我校已取得了机械加工、机电一体化和电工高级技师的培养资格,占据了省内为数不多的、县区级唯一的高级技师培养的一席之地。
  会上优秀合作企业代表:杰牌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钟国平、东方电气新能源设备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主管沈权、家乡园假日酒店副总经理高飞作了典型发言。其他企业代表自由发言,广泛交流,大家十分感谢校方此次搭建的校企、企企沟通平台,并就如何更好地实现互融共赢提出了许多建议和设想。
  最后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田毅副局长总结讲话,他充分肯定了此次会议的意义,并对今后政校企一体共赢合作发展的方向提出了希望。会后各位来宾还参观了校园并合影留念。
  此次会议本着“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双赢、共同发展”的政校企一体的共同愿景,达到了理想的成效,相信也必将开创我校校企合作工作的新局面。
 









浙公网安备 33010902000334号 浙ICP备15030111号-3 技术支持: 杭州哈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